对于东非的大草原,人人都知道它在哪里,好多人都梦想去那里拍动物,见识一下那个存在于我们出现之前地球的模样。 小时候电视里面的动物世界,长大后BBC的Planet Earth, Africa, 无不是让喜欢看的人热血沸腾。 身边认识的人,第一个去东非的是yuaner. 十多年前看她的游记,虽然向往但是却也觉得对于我来说,那是非常遥远的一个所在。之后自己慢慢旅行多了,见识多了,外面很多新奇的世界似乎觉得也能够触手可及。2010年圣诞节,在智利复活节岛上一起参加day tour的一对加拿大夫妇,酷爱旅行的他们,走过很多很多地方;他们觉得最爱最无法超越的就是东非肯尼亚。去年末,在缅甸曼德勒午餐时碰到的一爱旅行的牛人爱尔兰大叔,也是最爱肯尼亚。 这些无不挑逗我对于旅行没抵抗力的小心脏,开始心心念念啥时候我也能去东非大草原啊!
去年春天,其实有小伙伴约我一起去东非的,无奈出行时间在夏天,正好与好姐妹的婚礼撞档期。百般不舍的推辞掉,就希望将来很快还会有机会。今年夏末,迟了一年多终于成行。当然,其实这次也都是一个巧合,原本差不多那个时间段我是要去挪威爬山的。后来挪威之行无法成行,临时退票;碰巧好姐妹贝去非洲支援建设,机缘巧合就构成了这次的东非行。 拿退掉挪威机票的点数,加了点钱换了前往非洲的通关公文。尽管路途稍微波折了一点,但好歹也终于踏上了向往的土地。
两个多星期之后,我圆了我的东非梦回到家中。 不知是否因为行程还是有点过于紧张,不尽兴的同时也没有觉得东非大草原有超越过我之前的旅行最爱地儿。它很特别,蛮不一样我很确定;它让我见识了很多我也确定;只是谈论到震撼的话似乎还缺那么一丁点儿。 那片土地并不适合旅行经验太少的人去,因为怕起到反作用让你从此不太喜欢旅行。可是矛盾的感受也有,它似乎也不太适合旅行经验太丰富的人去,那样你也不觉得太出彩。 或许,它需要你在对的时间,带着恰恰好的旅行经验的时候过去,去见证它最精彩美好的角度。
在东非旅行看动物,需要绝大的耐心与幸运。 长时间的颠簸路途,在车中漫长的等待,寻找动物的艰难,是被我低估了的部分。 毕竟大草原不是动物园,甚至野生动物园都无法模仿那种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的景色。 动物们不会像在动物园内,静静的呆在那里等待着你去看望它。野生动物园好歹也都还是有个边际的,车子开啊开总能碰到。真正的东非大草原,动物们没有局限,随便溜达;被局限不能随便下车,不能走出规定的道路的是人类!! 于是,我们人类只能靠运气,起早贪黑的就希望自己比别人多一点点人品,能够撞到大型动物扑食,过河,交配,以及看到萌萌的baby动物们。
还好,虽然我这次未能目睹动物扑食,其他的倒是看了不少。东非五霸更是早早的就全部check。 一路上,从来没有如此密集的在拍照。不仅体会到了野生摄影的各种艰辛,也开始正视自己真的还是欠缺火候! 拍出来的作品,不完美的有很多,能够进步的空间十分的广阔。 不过对于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算是过关了吧。这次就算是摸索经验,知道哪里不足了,下次就能够好好改进。 第一篇游记,先选出来一些精华照;并不一定是拍得最好的那些,但是肯定都是有故事的那些;就先从这些开始讲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次并没有添置新镜头。年初卖掉了70-200mm爱死小小白,当时想着下回要是再添置镜头,就必须是去东非或者南极一类的地方,要添置一个大大炮。临上战场了,仔细想想这类超长焦镜头几年都用不到一次,投资似乎不太划算。出发前只是租用了一只大白100-400mm f/4.5-5.6L IS. 还好租用了,不然这颗镜头我真的也爱不起来。
首先它变焦不是用转的,而是用拔的。 第一次拿到镜头试拍,花费了15分钟才找到如何变焦的方式。 手动拉,精确度不太好掌握,拉到底或者收缩最小最便利,中间焦段真的很容易不知道停在哪里。 要是一边拍一边想要变焦,单手操作对于女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如果要是把控制松紧的齿轮放松吧,拍摄过程中调好的焦段又容易滑动;如果收的太紧吧,临时要拍个近点的东西,镜头又收不回来了。 大草原上,精彩的场景都是超级动态的,没有机会给你慢慢调设置。动物生态错过了,也许这一次就再也无法碰到。 这次也真的是碰到过几次这种状况。
400mm的焦段,其实也只是刚刚好,有很多路上碰到的动物还是无法好好的拍到。 由于Safari不能随便下车,车子也不能随便开出道路,所以距离车道比较远的动物,大家只能用望远镜看。从400mm看出去,也只是刚好能辨别出来的程度;如果是用肉眼,好多根本就是望不到分辨不出来的, 动物犹如草原上的芝麻粒儿大。 姐妹贝与同行的迎总都是拿普通微单,完全只能拍拍大景色;贝老公鹿爷,新置武器 Sigma 50-500mm f/4.5-6.3,虽然比我的长焦更远,但是其实也只是刚刚好的程度。 看官们如果要准备去东非大草原大展身手的,武器还是必须准备好。如果只能配置200的,那也最好加上增倍镜。 要是真的想要惊艳全场,往800mm以上了去才可以。
机身如果有条件准备俩儿比较好;同行的朋友如果都拍,可以分工一个人拿长焦,一个人拿普通焦段或者广角的。 虽然我借了DQ的5D来用,但我就一人拍,紧要关头来不及换啊;大白镜头最近的也都100mm,一只大象要是从车边上过,我只能拍到它的半个屁股! 对比下鹿爷的Sigma最近的50mm至少还能来个证件照。 对于此点,我觉得鹿爷的Sigma是更好的选择。再加上那颗头变焦还是用转的,比较方便啊。
虽然很多不适应不习惯,但好在我也在慢慢的失败中学到了一些技巧,总结了一些经验。 比如我以前拍照从来都是自己设置iso, 因为我还是不喜欢太多的颗粒,有的时候宁可要比较暗的成品。 可是这次就发现,大白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手持非常难拍锐利了;越野车上又无法架设三脚架,其实多数时间我也没带三脚架。 我也还没有熟练到能马上手动调出来快门速度,现实状态也不允许我一次次慢慢尝试。 动态的动物,特别是那些飞的鸟类啊,拍起来那个头痛。最后我只好舍弃手动iso, 专攻快门速度了,也就是第一次知道用auto iso. 然后就是,大草原上环境变化也不定,有的动物在敞开的平原上,光线充足,有的动物躲在阴暗的灌木丛里面,没啥光。好多次我看到动物就兴奋开始咔嚓,也忘记换设置,咔了好多张才发现光线不足。唉~ 反正就是各种学习了。
讲了这么些,辛苦绝对的,整天扛着一个十几磅的大家伙,看到了没能拍到又郁闷,看到了拍到了但是没有拍好那更是郁闷。就是还算庆幸,不少想要拍到的瞬间还都是有拍到。
*There Were Here First *
Maasai Mara Game Reserve 马塞马拉
东非大草原的第一天,我们直奔马塞马拉。在帐篷住宿放下行李吃了午饭后,下午4点准时开始第一次的Safari.
起初,大家对斑马啊,Impala高角羚, Gazelle 瞪羚还非常有兴趣,拍得那也是一个不亦乐乎。 从前动物园里面拍得,那都是一个两个,最多八个九个,在这大草原上可以一群一群。斑马和角马更是密密麻麻延绵不断一直到天边。不过哦,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也审美疲劳了,说一定要看大家伙,要看狮子啊!
我们的司机兼导游 Matthias , 说狮子比较远哦,你们准备好了哦。 之后,我们向着据说有狮子的地方绝尘而去~ 颠簸了一会儿,Matthias的radio里面传来呜啦呜啦很多对话声, Matthias 也转过头来说,那边有一个非常rare的动物哦,平常很难见到的,我们先去那里再去看狮子好了。
稀罕的动物,是啥??是有在捕猎吗? Matthias不肯多说,我们也就让他给我惊喜好了。 往那边奔的路上,看到好多车子都开始掉转方向,朝着同一个目标前去。啊~ 这架势那肯定是very rare的东西了。
等我们终于抵达广播内说到的地方,只见十几辆越野车已经排排队停靠好,大家的目光好像都凝聚在远处的一颗大树上。 “啥米? 啥米啊??“ 我们开始叽叽喳喳。定睛一看,哇,是豹子!趴在树上的豹子!
虽然大家是十分兴奋的,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其实还真的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么的幸运。 也是之后跟人说起,才知道有人Safari了十几次,从来没有见过Leopard. 有人十年内雇佣私人向导来过无数次马塞马拉,从来还没见过金钱豹的真身。我们这次东非之行,一共遇到过6只leopard, 后来想想真算是满载而归啊。
趴在树上的 Leopard (金钱豹/花豹),睡得香甜,任由各种车子远远的围了他占据的那颗树一大圈,它也完全不受干扰的趴着一动不动。Matthias 很好心的一直不断调整车子的角度,希望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视角来拍照,但Leopard却完全不给面子,依旧睡得香甜。 正当我们差不多觉得它应该不会动了的时候,它突然就抬起来头,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气… 然后,然后,又睡过去了!!
唉~ 伸懒腰的过程总共不过5秒,连多一点点的动作都不给我们。 然后它趴回原状继续睡,又和之前一样的把头埋在臂弯中。 嘿嘿,其实仔细看看还蛮可爱!
告别金钱豹,我们开始寻找我们的狮子去了。 等车子开到据说有狮子的地方,起初我们依旧还是什么也看不到啊。经过指点,才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中发现两只躺着睡觉的狮子。 照片出来看着大,那是因为拉近了好多好多。
我们本以为这两只狮子会就这么一直睡觉呢,没想马上就看到雄狮站起身来,绕到了雌狮的背后。 Oh My God, 不会是要上演火爆场面吧! 果然,不出所料,雄狮雌狮开始上演嘿咻大片。 我们心里暗笑着,手指咔嚓咔嚓的按动着快门! 快门声起起伏伏的空档,还清楚的听到了狮子们呻吟的声音。我们兴奋的笑了出来,我发现Matthias在一边也没忍住,也嘿嘿嘿的笑了。
狮子嘿咻十分短暂,估计也就是10秒不到吧。雄狮无力的倒在一边,雌狮子也懒洋洋的翻过了身子,俩狮又继续昏睡过去。 据说,狮子一天能够交配二三十次,不过每次都很短暂,然后每次间隔都需要休息蛮久的时间。 下一次估计还得等个2-30分钟的,我们没时间于是也就没有蹲点了。 贝在内罗毕的室友们,都是自驾来马塞马拉,他们就曾经蹲点看过狮子嘿咻十几次的,哈哈哈。
天色渐晚,太阳开始准备西下。有经验的Matthias跟我们说,来,我们去找一颗 tree!! 好贴心哇!他都知道大家想要拍夕阳照耀在合欢树上的剪影!然后,他也完全没有辜负我们的期待,很快的就找到一颗完美的树,恰巧夕阳也刚刚好落在了完美的角度。 拍夕阳合欢谋杀了我们很多CF卡,等我们离开返回住宿的途中,发现太阳落下去之后的草原依旧绮丽!泛着粉紫色霞光的天空,还有上帝光出现!
在马塞马拉的第一天下午短短3个多小时的Safari里,我们就好像看到了好多的东西。东非五霸除了犀牛之外已经全部check。 Matthias 玩笑的说,好了,该看得都差不多看完了,safari可以结束了,我们回内罗毕吧!
马塞马拉的第二日凌晨,我们四点起床摸黑的在草原奔驰,就是为了能够趁着太阳升起前,坐上热气球看大草原!
在东非坐热气球,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最早知道这项活动价格不菲,甚至可能是全球热气球游览要价最高的地方。以前听闻700-500左右,临到这边时候,某旅行社现场的报价是$450美金一人。 真心贵,但真心值得!! 如果请Safari旅行社帮忙安排全套服务的,这个热气球的价格可以比自己过来弄要便宜不少!
一个多小时的低空飞行,俯视到很多的动物,而且我也非常惊奇的发现,这些不同物种的动物竟然就是这样看起来非常和谐友好的混在一起。 完全跟动物园,甚至野生动物园里面的那种搞小团体的模式不同!随手拍一张图下来,里面就有角马斑马大象各种羚羊,还有水牛或者长颈鹿或者还有狮子群的在一起开party!!
从热气球下来,我们马不停蹄的又开始了一整天的Safari. 负责接待我们的热气球旅行社,载着我们去与Matthias回合的沿途,依旧争分夺秒的带我们看了很多好东西。 那~ 一开始就看到超级搞笑的 Pumba ,Warthog 疣猪一家子。四只baby疣猪紧紧的跟在妈妈的后面,妈妈去哪里他们就去哪里,步伐一致,方向一致,让我们看得开心的不得了。 中间他们还整整齐齐排排队,啪啪走了几秒钟,太可爱了。
紧接着,我们又接到线报前方有Cheetah!! 开过去后发现有好几只躲藏在树丛间纳凉。白天的东非大草原很热很晒,多数猫科动物全部都会躲在树荫下睡觉,等待傍晚凉爽下来才出动。 当然也会有偶尔几只在树下躺累了,会起来走动走动。那不,我们后来又看到走动的Cheetah.
讲到这边,就需要来科普一下。初入草原的我们,完全分不清Leopard 花豹, Cheetah猎豹 的区别。再加上还有啥 Jaguar, Puma,Cougar,Panther, 这都是啥啊。 直到之后临时搬出wiki大神,才总算给搞清楚了。 Leopard & Cheetah 属于亚非洲动物,Leopard 中文就是花豹或者金钱豹,他们身上的斑点是环状的;Cheetah是猎豹,就是跑的最快的那个家伙,它身上的斑点是实心的点点。 花豹都是独自行动,而且多数呆在树上;猎豹喜欢几只搭伴儿,而且不上树。 至于Jaguar, Puma, Cougar,Panther, 这些都是生存在完全不同的大陆美洲上的大型猫科。 Jaguar是美洲豹,Puma,Cougar,Panther是美洲狮。走一趟大草原,真的是长见识!
那天正午我们开到了Mara River 马拉河。那里是马塞马拉与塞伦盖蒂的边界,也是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边境。每年的雨季,会有无数角马与斑马从这里过河到对岸寻找更丰富的粮草资源;每年两次的大迁移,千军万马过河的场景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拍大片机会。 我们在河边一边吃饭一边等待,貌似有的角马想要过河了,可是犹犹豫豫最后还是没有迈出脚步。 据说他们过河可磨叽了,经常下水两步又胆小的返回岸上,反反复复N次,才可能会开始过河。 不过一旦有一群开始过了,那么后面千军万马就会凑堆儿的跟随。 角马打头阵,斑马跟着走。
此时也不是大迁移的季节,偶尔几群角马与斑马也不想动弹。我们就没幸运看到他们过河,但是却看到马拉河里的很多河马在懒洋洋的晒太阳。 其中还有微笑的河马宝宝,也有调皮的宝宝不睡觉,趁着大人休息的时候自己在一边玩耍。
草原上的大长腿!!! 好长好长的腿哇!!
又是Pumba, 这只疣猪是棕色头发的,之后我们还看到几只是金发的。 这个侧面看过去,觉得它自己好像觉得自己是rock star style呀。
又碰到一对儿熟睡的狮子。 这只雄狮睡得四仰八叉,完全不顾形象,我们猜想他一定刚劳力过,正处在休息阶段吧。 雌狮在后面阴暗处躲的很好,一开始我们还都没看到。 虽然这里又是一对儿,但感觉他们一时半会不会搞的,所以大家也就没有等待。 这要是搞起来,那可是高清近距离的,可惜没有碰到好时间点。
马塞马拉第二日傍晚,我们光顾了马赛人的村落。这是一项大家过来马塞马拉都会参加的活动,值不值得只能自己定夺。 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又长了见识了,对于他们的习俗表示理解但又同时无法接受。 这个回头细说吧。
第三天,抓紧在前往Lake Nakuru之前最后又在马塞马拉里面safari了一下,就因为前一天我跟Matthias强烈要求要看狮子宝宝!! Matthias 非常热心的在radio里发出了请求,密切关注来自小伙伴们的第一手消息。
不过狮子宝宝并不那么容易看到,我们在草原晃悠晃悠的,看到了好多好多大象!! 其中有一群在小山坡上面的象,里面有一只非常小非常小的小象baby, 估计也就1-2个月大,走路还不稳。 它活泼的左摇右摆的走来走去,摇晃着巨大的耳朵,晃晃悠悠的生态萌到爆点!! 这只我们一致认为最萌萌哒的小象,又谋杀了很多CF卡容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Matthias 最后还是有找到小狮子们。不过这群不能算是幼狮,也不太小狮子,只能说是少年狮子吧。 他们的妈妈在前面守着,狮子孩子们排排队趴在妈妈身后的树荫里休息。
Lake Nakuru National Park 纳库鲁湖
前往 Lake Nakuru 的途中,碰到封路,还有好多看热闹的人群把一个路口围的水泄不通。Matthias 告诉我们说这是肯尼亚非常有名的大红人Prophet 先知在进行全国巡游。 他每到一处,群众们都争先恐后的踊过去,希望能目睹一下先知真容;如果有幸与先知握手或者身体接触,他们相信幸运与财富都是源源不断。人群太多,我只有看到先知两秒钟,他就被人群淹没;想起来要拍照已经为时晚了。
这日我们抵达Lake Nakuru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天色开始黑了起来。在这样没什么光线的情况下,在密密麻麻的湖边树丛中,Matthias 竟然还发现了两只花豹!! 在他耐心的,好几次的指点下,我们依旧需要把长焦镜头拉到最远,先盲拍一张照片,然后让他指点,我们才能也“看到”那只花豹。肉眼看过去的话,真的是非常非常难辨认出来,更不用说 Matthias 是一边开车,一边无意眼角瞄到的了!
从这一刻起,我们一致认定我们的导游是火眼金睛!! 可他只是笑眯眯的说,他就是看远处的东西比较清楚罢了。
第四天的一大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我们出去Morning Safari了一下。 清晨人少气温凉快,能看到一些白天看不到的动物。 此时湖边的合欢树林还被薄薄的雾气环绕,初生太阳温柔的光芒照射过来,有那么一种梦幻的气氛在。
太阳刚刚全部升起后,温柔冷色系的光芒又变成了温暖的黄金色,大地都金灿灿的,动物都被照耀到闪闪发光。 我们看到了早起的动物在进食,看这只小斑马都在喝妈妈的奶呢。
Lake Nakuru 有很多很多水牛,清晨的时候他们更是成群结队的在草地上吃饭,场景十分的壮观。 只不过水牛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现在的乐趣就是在牛群中寻找小baby水牛。 水牛宝宝和其他动物宝宝一样都是多动型,蹦蹦跳跳的不断。偶尔停顿下来好奇的看我们一眼,才发现它的眼神是如此的温柔憨厚,完全有别于成年水牛的犀利眼光。
黑犀牛妈妈带着少年犀牛也出来晨练。其实如果不是Matthias指点,我们也不会觉得这只庞然大物竟然都是未成年的。 这只犀牛妈妈没有耳朵,不知道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打斗受伤。妈妈就是专注的往前走,少年犀牛如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非常好奇的东张西望,走走停停。
早晨也是打鸟的好时机,沿途看到的鸟类有很多,不过多数都来不及用相机捕捉下来。 这只五彩的漂亮小鸟,是肯尼亚的国鸟,Lilac Breasted Roller 紫胸佛法僧.
后来,我们还看到这样一只鸟,它深深的藏在荆棘的树枝之间,而且是一有动静就飞的无影无踪。就是这么一撇,短暂的几秒中,Matthias 竟然也看清楚了,并且连物种类都已经辨认出来。
我才开口说,咦,刚才那里有一只鸟。 Matthias 就马上接口,说,哦,这个是 $%B&#R$ !!!!!! 紧接着,他从驾驶座位旁边的储物箱内拿出了一本书,几下就翻到了一页,指给我们看。 “ 看,就是这个,Woodpecker“
看着他那页书上面的十几只啄木鸟图案,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这些都是一种鸟哦。 “No, No, No, they are all different species; the one we just saw is a #!&Woodpecker. “ 他这话一出,顿时大家又被震惊了!! 只是那么一撇,他竟然连细节都有看到! 十二种类的这个啄木鸟,在我的眼中基本长得一模一样,其间的区别只是微妙的,比如脸上多了一颗痣,下班长了一块斑,帽子颜色稍微红一点点大一点点而已的细微区分。
我们相信他说的肯定是对的,他态度无比认真,指出种类无比果断。后来又听他说,他们safari导游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能够胜任的。 除了要会开车,会带人,还要博览群书,各种动植物必须准确无误的辨认出来。 每年续约导游证的时候,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要是认错了一种动物植物种类,执照就会被停掉。 还好肯尼亚的官方语言是英文,这方面他们就可以不用太操心,不过需要背下来的东西还是非常之多啊!!
之后的路上,他又陆续摸出来另外几本厚厚的书。有专门的植物的,专门的两栖冷血类的,专门的昆虫类的。 仔细看书里好多页还有手写的备注,这真是下了苦功夫的!
后来又有一次,再次让我们跪倒膜拜他,是路边的一个杂草。 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个杂草,你要问我是啥我就会告诉你就是那个杂草树枝啊。 一直在开车的 Matthias, 根本好像也没在看,就只是听我们谈论,就平静的告诉我们说,那个是 “Mother in-law’s Tongue 婆婆的舌头”. 婆婆的舌头是草的名字,而且这种草还分雌雄,还有不同种类。他,依旧能够准确的告知我们这个是母嘀,然后是哪一种species. Orz
不得不说,绝对的, Matthias 绝对的知识比我渊博。做这一行的每一个人无不是一个活动着的百科全书。 不像是我,就算是上了那么多年学,生物课也没少拿,依旧最初是傻傻的 Impala Gazelle 分不清啊 分不清!
返回酒店吃早餐的途中,碰到Baboon群过“马路”。 一大群大大小小的狒狒们,走到半路兴致上来了,还随便抓一只母狒狒来一发。 就这一群中,据说就上演了三场火爆桥段。不过,我只看到两场,拍下一场。
当然,嘿咻的狒狒并不是我们那天早上的收山之作, 车子开离过狒狒群之后没多久,Matthias 又停下来了,说是看到了狮子!!
狮子?狮子!! 在哪里?!! 废了老眼了,好不容易才看到树杈子上面趴着一只雌狮。要不是有超长焦,这狮子肉眼看上去就是树杈的一部分,就犹如那浓密丛林中的一颗黄豆豆!! 我可是把长焦拉到最远了,才能拍出来这么芝麻大的狮子。
镜头中,顺着树上狮子的目光,我发现树林边不远处有一只Impala 高角羚. 哈哈哈,我终于认得这个是Impala了,因为Matthias教我的辨别方法。 Impala只有屁股上的黑条,但是Gazelle身体两侧后大腿上还各有两条黑线。
这只小小的Impala, 也是一动不动的看着狮子的方向,不知道它是嗅觉到了危险呢,还是已经看到了危险呢? 单独行动的动物最容易被成为猎物,我们为这只小羚捏一把汗,大家都紧张的不敢出大声,又一边期待着会上演精彩场面。
等了很久很久,两边的动物都毫无动静。Impala傻傻的也不知道逃跑,狮子瞅了瞅小羚几眼后,懒洋洋的把头扭到另外一边去了。 估计狮子也不饿吧,没想要扑食。 在后面我们了解到,狮子中只有雌狮才捕猎,而且只有在雄狮饿的情况下。 每次在外面乱溜达不干活的雄狮回来说,哎呀,我饿了,雌狮就赶紧的出门劳动。捕捉回来的猎物,一定要雄狮先饱餐完毕,接着给幼狮吃,最后才轮到雌狮子。 传闻这叫做兽性啊,兽性!! 哼~~
下图是大场面照一张,不过这也是100mm焦段出品的。 如果我不提醒,你,能找到狮子吗?
晨间Safari结束,我们回到湖边高级的度假村吃了早餐,收拾行装开始继续赶路。 去到下一个目的地前,在Lake Nakuru的湖边又转了一下。这个有很漂亮的金色皇冠的,是Grey crowned crane 灰冠鶴。 这是坦桑尼亚的国鸟,但是也有地方说是乌干达的。
之所以会来纳库鲁湖,是因为这里是传说中火烈鸟的王国。几万几十万只火烈鸟曾经聚集在湖边觅食玩耍。 近几年,因为雨水过多的缘故,纳库鲁湖含盐量年度递减,火烈鸟吃不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盐湖小鱼虾浮游物,只好集体搬迁。 当然了,这里还有留下少数的火烈鸟群,忙碌的低头找着吃着仅有的食物。
后来我们登高上山,俯视整个纳库鲁湖的全貌,更是发现真的水位上涨了非常的多。 起码有1/5甚至是1/4的以往树林如今都被淹没在水中,而曾经好几家湖边很有名的度假村以及餐厅,现在水位都是没及到房檐的位置。 开过那些萧条孤单被遗弃的度假村,心中不免有很多忧伤浮出。
Lake Baringo 巴林戈湖
第四天的傍晚我们抵达Lake Baringo。这里距离新的火烈鸟王国 Lake Bogoria 比较近,我们也就被安排在此过夜。 在野外晃荡了好些天,这家度假村终于有了免费的wifi。 大家抱着手机pad, 点上一些啤酒饮料,坐在度假村的酒吧内消磨下午的时光。 夕阳时分,下起来瓢泼大雨,远处的小岛边,还短暂出现了双彩虹。
其实我在这个湖边的回忆并没有这张图这么美好。 当天晚上回去睡觉,发现蚊帐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小飞虫,就是那种类似家里花盆里经常会出现的小飞虫。 飞虫的数量之多,基本时时刻刻都会有虫子跌落在床铺上面,中间还夹杂着蛾子蚊子。 我几乎顿时崩溃掉,但是又以为或许这里就是这种状况的。 喷了很多驱蚊驱虫的药在蚊帐,也完全不敢放帐子下来,只是又在身上涂满厚厚的驱虫霜,然后用围巾抱住头部,戴着口罩睡觉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发现枕头边陪伴我的落下的十几只小飞虫,无不庆幸自己有遮住鼻口。 后来问了贝鹿,他俩的房间就没这恐怖的情况啊。 于是立马要求换房。起初前台还是说给我们喷药清扫而已,我又跟 Matthias 抱怨,是他去跟人家说了之后,他们才真的给我们换房。Matthias 人真好真尽职,之后我们一天外出返回后,他还特别去前台确认我们的房间的确有被换新后,才离开。
Lake Bogoria 柏哥利亚湖
第五天,我们的行程是 Lake Bogoria National Reserve 柏哥利亚湖。 虽然说是距离 Lake Baringo比较近,但是其实非常颠簸的土路也是走了一个半小时多才抵达。 在还没到湖边的时候,其实就能远远隐隐约约的看到一片粉红.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批的火烈鸟, 3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Celestun也曾经专程去看那里的火烈鸟。 那次设备武器不全,当然鸟群大概也只有这早柏哥利亚湖上火烈鸟总数的1/10,不过当时看着也觉得很多。
出行前,我也看过4-5个人的游记,其中有一位博主,过去的11年间已经来拍过无数次的火烈鸟。他的片子中,是一望无际的粉红色。 所以,当我这日早晨真的也来到了这个湖边,我因为没有看到预期数量的火烈鸟而有点点失望。前一天晚上下了一晚上的雨,早上启程的时候也是小雨不断的,不知道是不是雨吓走了火烈鸟群。
尽管鸟没想象中的多,我还是依旧在这里逗留了蛮久的,拍了很多片子。
中途在柏哥利亚湖畔Safari, 发现了另外一处的湖畔鸟群比较密集而且距离岸边更加近,我们在这里又下车拍照。 可算是过瘾了,在这里火烈鸟群上演了无数次起飞降落。而他们咯咯吱吱的叫声,掩盖住了我们的脚步声,所以走得稍微靠近点,他们也不会被惊吓到逃跑。
飞舞的淡粉色火烈鸟很美,虽然这天都是阴天还下雨,但是整体的气氛又有别于晴天的欢快,呈现一种淡雅的幽静美感。 东非的火烈鸟看到的都是淡淡的粉红色,与我在北美洲看到的鲜艳的橘黄色有很大的不同。 淡淡的,好像更加有气质一点?
在整体美感的场景下,如果再多看一会儿,也会发现一些比较残酷的场面。 湖边的荆棘丛中,很容易就发现有风干掉的火烈鸟尸体,湖畔的沙地上也有趴着一只两只离开人世的。 就我们拍照的空间,还看到一只火烈鸟就硬生生的在降落的时候跌落在荆棘丛中。
它努力的挣扎了好几下,但是荆棘的刺越动扎的越深,我们都觉得它这是完蛋了。世界上生物的生存法则活生生在眼前上映,很不忍心继续看它最后的痛苦挣扎,我只好把目光转移到岸边的火烈鸟群中去。
谁想到,几分钟以后,这只顽强的火烈鸟,竟然从荆棘丛中挣脱了出来。 我们在为它高兴的同时,发现到它的一只腿骨折已经完全不能动。 火烈鸟要飞翔,起飞时候必须助跑;腿部残疾的火烈鸟,应该是再也无法飞翔了的。 这只坚强的火烈鸟,还是用一边的腿,加上两只翅膀狠命的滑水,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自己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如何的残酷现实。
不忍心再多看它几眼,我们离开了这个湖边。希望它有好伙伴可以帮他找食物,或者有园区的ranger发现到它能够救他过来医治腿伤。要是真的只能自生自灭,大自然的现实真的太残酷了。
一路上很常见的 Termite 白蚁窝,高的能到2-3米,宽的也有两三米宽。很多就像巨大的土坡一样立在路边,看上去十分的骇人。大自然中也没有人去消灭这些东西,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马塞人也拿他们没办法,受他们的干扰必须每隔几年搬一次村子。
Safari 了几天下来,我们也开始明白National Park与Reserve的区别。 笼统的说,National Park是有边界有被围绕划分出来的一片地方,动物们无法自由出入与园区的边境,园区内也不允许有普通人类生活的村落。 Reserve, 就是没有划分边界的区域,动物与原住民能够自由的进出。 马塞马拉与柏哥利亚湖这里都是Reserve, 但是纳库鲁湖是有被围起来的National Park.
临到离开柏哥利亚湖的时候,开过早上最初抵达的那个湖畔,感觉好像粉红色的面积比早上看着多了很多。 我们要求 Matthias 再次停靠过去, 继续拍片。
的确,下午这里鸟群比早上多了有三倍吧,密密麻麻的铺满整个湖面一直延伸到湖的中央。 只不过,如果有密集恐惧,是绝对不能看得。
Lake Naivasha 奈瓦夏湖
第六天,我们来到 Lake Naivasha ,这里是东非大裂谷里的一个淡水湖,以湖里数量可观的河马,湖边丰富的鸟类,以及各种游船活动而闻名。
我们在这里住的度假村非常豪华,巨大的帐篷里面有巨大的洗手间。淋浴,洗手池,厕所都是完全分开的房间,甚至还有专门的大大梳妆台。晚上这里还提供热腾腾的暖水袋,让我那一晚睡得格外温暖。
不过度假村里这柱树干长满坚硬的大刺的树看起来十分的恐怖,貌似这种树叫做丝棉树来着。
我们在这里与满园的猴子抢食物中吃完了午餐,又休息了一下下就开始了游船活动。
眼神呆呆的 Great White Pelican 白鹈鹕,被我们船夫买来钓鱼鹰的小鱼给勾引过来。它傻傻的看着鱼儿流口水,完全不知我们只是把它逗过来拍照而已,完全没有想要给它吃鱼的想法。
带着一群孩子外出玩耍的 Egyptian Goose 埃及雁,他们黑黑的一圈眼线还真的与古埃及的人类审美观一致。
湖畔吃垃圾的河马们。看到这些河马其实有点点心痛,但这也是肯尼亚很多国家公园内的场景。 沿途的土路边经常看到乱丢的大片大片垃圾,好多塑料袋就纠缠在路边的树枝上。 这里很多人民其实也不太注意这些,垃圾都是乱丢。动物们也分不清楚那些是“垃圾”,那些是野外原有的食物,所以只要闻到味道还不错他们就会去吃了。 很现实,看起来也让人很难过的场面。我们只能做到,自己过来不乱丢垃圾,能减少一点点污染算一点点吧。
湖边岸上很开心跟我们告别的一家姐弟仨。姐姐11岁,弟弟7岁,妹妹6岁。他们都讲很标准的英文,一点也不怕我们的镜头,还非常快乐的摆出很多不同的pose出来。这里的孩子不会管我们要糖吃,我们这一路也都没有带任何礼物。给他们糖果与礼物好像是做了好事,但是其实只是满足了我们自己的优越感,也养成这里孩子乞讨的习惯。这不是好习惯,游客还是不要惯着他们好。 不过我们很好奇为啥这边的小孩,男生女生都给剃光头,难道是学校里面规定的?
中间路过一个湖中小岛,隐隐约约听船夫说这个是个私人岛来着,所以我们也不能随便登录。 他说这岛上的动物其实都不是野生在此的,是当年为了拍电影,抓了一些特别摆放在岛上。电影拍摄完毕,剧组也没心把动物们重新抓回物归原地,就任由他们在这小孤岛上面繁殖延续生命。 我随口问了一下,which movie? 船夫回答 Out of Africa!!
这天晚上,虽然很疲倦,但是这是在肯尼亚最后一个草原上面的夜晚了,一定要来拍一下银河。 箱子里面打包的三脚架,一路上还从来没有拿出来用过。 启程Safari的第一晚上,在马塞马拉第一天晚餐后其实看到非常震撼的银河,那晚的夜空也是完全无云,清透万里的那种。 只是那天晚上,想着隔日要3点多起来去坐热气球,犯懒之下就睡觉去了。 就是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好几个晚上都阴天或者下雨,情况完全不允许拍摄星空的。 好不容易今天夜空还算晴朗,虽然有几片小云但是没有遮挡住大银河。
尽管已经是野外的度假村,不过晚上光害还是有一点点。尽量找了比较阴暗的地方支起三脚架,又要时时注意蚊虫的干扰,以及周围是否有暗藏的野兽。 拍了几张感觉效果还不错。当想要进一步拍摄更多的时候,发觉广角镜头的聚焦环卡住了,怎么转动都转不了。 无法聚焦就无法拍出清晰的图片,我也只好作罢。 想着,maybe日后还有机会。 不过事实是,之后的塞伦盖蒂从来就没碰到晴朗的夜空。这第一次成功拍到的银河,也是这次东非行唯一拍到的银河。 还好,成品我还算满意。
Hell’s Gate National Park 地狱门国家公园
第七天,最后一天的Safari行程看起来比较轻松,只是在 Hell’s Gate 国家公园骑个车,徒步一个Gorge 小峡谷。 Matthias 说,大概也就一个半小时吧。
结果嘞,我们一共骑行了17.67公里,全程我骑得大汗淋漓,合计耗时1小时20分钟多。 那个传说不太难的 Gorge Hike, 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峡谷下面有小溪流,很多地方长满青苔还很滑,上上下下无不要小心看自己的脚下的。 原本预估的一个半小时行程,我们用了将近四个小时才返回。
虽然小辛苦但那里的地貌也是非常值得看一下,对了Gorge那边还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地儿,Lion King 电影也有借鉴里面的某些场景。
Hell’s Gate National Park 是我们肯尼亚safari的最后一个行程。圆满结束后我们就返程内罗毕了。 这一路,多亏了有导游 Matthias 的照顾,我们依靠他的火眼金睛以及满脑子的知识宝库 见识了解到了非常多的动物以及其习性常识。有一位优秀的向导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之后我们在坦桑尼亚有了对比之后才真正深深的感悟到。
以上就是今年夏末肯尼亚Safari的精华缩影,我希望这不会是唯一一次我踏上那片土地的机会,将来再去,就会主攻几个最感兴趣的地方了,到时候希望野生摄影技巧也会提高吧。
坦桑尼亚的部分,要过一阵子在po啦,照片都还没导出来呢呵呵呵。
—————————-
yuaner 东非游记:http://liuyuaner.files.wordpress.com/2011/03/africa.pdf
关于在复活节岛碰到的加拿大夫妇:https://majohouse.com/2011/01/02/polynesia/
这篇游记采用了新的logo哦,超级可爱可爱的迷你魔。 非常感谢Cipheralex百忙之中还帮我赶工出来!! http://www.tinyworkshop.com/craft/
发表评论